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建国初期,去探寻中国塔机行业的发展足迹。
1行业形成阶段
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塔机行业经历了从建国时没有,到50年代的仿制,再到自主研发、设计,产品形成批量生产的几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塔机行业的形成阶段。
1.1产品开发
中国自己生产塔机是由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1954年,由当时的抚顺重型机械厂仿照试制了我国第一台Q2-6型塔机,后来相继在上海建筑机械厂、哈尔滨工程机械厂生产。1958年,为满足电站建设的需要,参照前民主德国和前苏联的样机,设计制造了15t、25t塔机。这3种塔机都是上回转塔帽式结构,主要由哈尔滨工程机械厂和太原重型机械厂生产。但真正属于自己研发、形成批量生产并大规模使用的是红旗Ⅱ-16型塔机。这是一种整体托运、自身架设、不能带载变幅的动臂式塔机。1958年,当时的北京建筑工程研究所刘佩衡先生带领课题组开始研制,经过2次改进后在1964年定型,曾被列为国家科研项目,鉴定后投入专业工厂批量生产。前期由富拉尔机重型机械厂生产,后来转由徐州重型机器厂、沈阳金属结构厂(后改名为沈阳建筑机械厂,现为沈阳三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称为“沈阳三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正式批量生产。
该型号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最多年产120台,经重大改进后于1980年获得塔机产品银质奖。红旗Ⅱ-16型塔机是我国最早自行设计的下回转式塔机。
1966年,由原一机部建筑机械研究所设计、哈尔滨工程机械厂生产,成功研制了TQ6型(60tm)塔机,同期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所设计了向阳Ⅱ号塔机,上海建工仿照捷克样机,设计了TD25型(25tm)塔机,改型设计了TD40型(40tm)塔机。这几种产品皆为下回转动臂式、整体拖行的结构形式。在此之间,北京建工部门按
TQZ-6改制的TQ60/80型塔机曾经风靡一时,这一型号产品除了起重能力得到提高外,还可以整体起扳塔身,安装较快。我们可以看出,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塔机主要处于仿制阶段,产品基本以下回转式为主。在此阶段,塔机的主要生产厂有抚顺重型机械厂、哈尔滨工程机械厂、太原重型机械厂、北京市建筑工程机械厂(以下简称“北建工”)、四川建筑机械厂(以下简称川建)、沈阳建筑机械厂(以下简称
“沈建工”)、徐州重型机械厂等10多家企业。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叱咤塔机行业的3个主要企业川建、北建工、沈建工就已经开始涉足塔机领域。据有关资料记载,到1965年,中国塔机的年产量达到300多台。
1972年,原长沙建机所与某些单位联合开发设计了我国第一台QT160塔机,该机为水平臂、小车变幅,后改型为QT200,以满足新北京饭店等高层建筑施工的要求。1974年,由原长沙所设计、湖北建筑机械厂生产的中国第一台内爬式水平臂塔机QT45型试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塔机行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1975年,原长沙建机所设计、常德建机厂生产的中国第一台塔身伸缩式快装塔机QT16问世,1979年又研制成功QT25快装式塔机,并批量生产。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塔机已经不再是简单模仿国外的产品,而是全面进入自主设计、生产时代,产品形式包括快速安装、内爬式,特别是Q T200塔机的诞生,标志着国产塔机的研发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具有20多家专业生产塔机的企业,塔机年产量已接近1000台。
1.2塔机行业第一个标准的诞生
20世纪70年代,还发生了对于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塔机行业的第一个标准的出台。70年代末,有关管理部门已经认识到塔机生产、使用数量增多,应该制定相关标准。国家建委决定由廊坊建筑机械化所和原长沙建机研究所主持,由有关企业技术人员组成了《塔式起重机型式和基本参数系列》标准编制小组,组长为廊坊建筑机械化所的梁匡时。小组成员走遍了全国十几个省市,深入到用户、建筑设计院、生产企业、大专院校进行调查,历时1年,撰写了十几万字调查报告。
后经反复修改,并在全国塔机行业组织的第一次大会上讨论通过,至此,我国塔机行业第一个标准报批稿终于在1978年完成,1979年发布执行。
由于时逢改革开改放初期,这个标准还是按计划经济体制编写的,因而与以后发展极不适应。但是作为中国第一个塔机行业的标准,它的诞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3塔机行业组织的产生
1977年,在广西建机厂召开的产品鉴定会上,北京市建工机械厂陆道提议,国家建委机械局决定筹备成立了中国塔机行业组织。1979年在北京正式召开了成立大会,参加代表有数百人,盛况空前。塔机行业组织自成立后,做了大量工作,如质量评比、交流经验、标准讨论等。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行业组织性质发生转变,新的组织则由建设机械协会建筑起重机械专业委员会取代,由长沙建机院担任秘书长单位。
至此,中国的塔机行业已经形成。
2行业发展阶段
塔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全国各地都加快了建设的步伐,对塔机的需求量快速上升,促使塔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塔机产品的型谱还是塔机生产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2.1塔机技术的引进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逐步地打开,使我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世界先进的产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于是,1984年,发生了对塔机行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塔机技术的引进,这对塔机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1984年前,由建设部机械局主持了与利勃海尔、Peiner、波坦等国外公司的技术交流、考察谈判。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后,与波坦达成协议,以350万元的价格引进了波坦GTMR360B、TOPKIT FO/23B、FO/23B、H3/36B等4种型号,包括资料(图纸、计算书、工艺、标准、试验)和技术培训。并在北京设立联合引进办公室,由北京建工机械厂、沈建工、四川建机厂负责生产主机,并在各地调查、选择了电气、机械、液压等国产化配套厂家。另有长沙建机院、北京建机综合所参加的国外培训若干人,其中最长的为设计培训,为
期2个半月。
由于技术引进目标明确,引进对象选择合理,前期准备充分,因此塔机技术引进试制、国产化、消化吸收、市场销售等各方面都很成功,见效迅速。1986年3家企业陆续完成了样机试制,通过波坦公司验收,开始批量生产,迅速进入国内重点工程。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国塔机技术落后面貌,其意义远远不只在经济效益上。塔机技术的成功引进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进的必要性。当时我国塔机制造业落后于国外20多年,改革开放初期大量进口意大利、法国、德国塔机表明我们塔机行业满足不了经济高速发展要求。
(2)引进对象。波坦主业为塔机,技术领先,可提供资料全面。除主机外,还提供配套的所有减速器、电动机、液压元件、回转支承、电缆卷筒、测力环、电气元件的制造所用的技术资料;工装图纸、工艺文件、有关标准;最重要的核心技术——Know why和Know how几乎都满足我们要求。
(3)技术先进性。引进的4个型号基本属于改进后的第三代产品,直到20世纪末仍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这10年间,我们可经消化吸收,学习波坦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立足于国内塔机行业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4)技术适用性。与利勃海尔塔机相比,波坦塔机更适合基础工业还不强、工艺技术水平还不高的中国。例如利勃海尔塔机的塔身节连接主要采用高强螺栓,这对连接件材料、热处理、加工、检验、安装工具等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否则就达不到设计要求。波坦塔机的塔身则主要采用销轴连接,难度集中在塔身结构件拼配上,这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利勃海尔塔机的塔身主要为整体的。除设计理念不同外,经济发达国家,其运输业也相当发达,运费与人工拆装费比较还是低的。法国的经济在国际上远不如德国,因此它的塔身大多为片式可分的,用人工拆装费来降低运输费用,这也是赢得发展中国家的举措之一。由此看出,整体还是可拆片式塔身不是技术先进与否的标准,而是它的适用性。不管怎样说,我国塔机行业在技术引进后,几乎公认销轴连接的可拆片式塔身节是先进的标志,这也证明引进波坦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在这
方面,最近中联重科的喻乐康先生指出,以长沙中联为代表的按“复合技术”生产的塔机,也不断向“波坦技术”渗透,两个流派差别越来越小。这足以说明当年引进“波坦技术”是适应我们塔机行业发展的。
(5)引进技术的可持续性。与塔机技术引进的同期,中国还引进了很多产品的技术,但有些引进技术成为过眼烟云,而塔机技术引进却是年年硕果累累,决不止于引进的几种型号。经过设计和工艺培训的技术人员消化吸收的能力大大提高,引进技术后不断有新的型号进入市场,它们不仅接近波坦水平,而且有些设计符合我国国情,填补了一系列空白,针对原来的缺陷作了许多重大改进,而不是简单模仿。
其中,有H25/14(60/15)、50/15、K30/30(70/30)、K 4 0/2 6(7 0/2 7)、K 5 0/5 0(7 0/5 0)、M80/75(M900)、FL25/30。
(6)引进技术的扩展性。前面提到引进初始就重视国产化,而国产化的重头戏是机电配套件。经历多方艰苦努力,主机厂和配套厂渡过了试制关、质量关、价格关,不仅满足了引进产品配套需要,而且逐步扩展到其它塔机上,这对于提高我国塔机行业整体水平起了相当贡献。例如:PC和RCS、LMD、OMD、RCV、RT、DV等机构用的电机、减速器,以及相应的电气控制件;回转支承、液压件、不旋转多层股钢丝绳、测力环、鱼尾板……。直到今天,引进技术的生命力还在不断扩展,对我国塔机行业的促进作用还在扩大。
(7)引进技术产品的市场效应。由于成功的技术引进,致使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就不再大量进口欧洲的塔机。90年代初,中国开始向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出口按引进技术生产的塔机,21世纪初出口塔机的高潮迭起,占大多数的还是按引进技术生产的产品.
文章由济南易安建筑配件厂提供!http://www.jinany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