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等效焓降法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热工理论,凝汽器补水装置是电力部推广的重点节能措施,作为一种新的热力系统计算分析方法,在热力系统局部变化的定量中显得简捷、方便、准确。是热力系统优化、节能改造的理论依据,对挖掘节能潜力,搞好节能技术改造有着重要意义。
为此,在推广焓降法的同时,我们对部份电厂有代表性的汽轮发电机组进行了热力系统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制定了有关方案,推出了“火力发电化学补水方式和系统的节能改进”技术,并配套生产出产品供应用户使用。
二、补水系统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现以某电厂 B Ⅱ— 25 — 3 型高温高压供热机组为例,进行等效焓降法进行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该机设有两台高压加热器,三台低压加热器,补水系统为“除氧器式”补充水系统,化学软化水补充到抵压除氧器,由中继泵补入高压除氧器,低除、高除的进出水方式均为母管制运行。
正常运行工况下,带 40 — 70Y/H 、 0. 8 ~ 1.3MPa 供热负荷,(原则性热力系统图见图 1 )。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以机组额定和涉及参数为主,结合实际参数进行修正,应用等效焓降法进行了分析。
1 、回热可行性分析结果:
TGJN-5 t/h
|
TGJN-45 t/h
|
TGJN-90 t/h
|
TGJN-170 t/h
|
TGJN-10 t/h
|
TGJN-50 t/h
|
TGJN-100 t/h
|
TGJN-180 t/h
|
TGJN-15 t/h
|
TGJN-55 t/h
|
TGJN-110 t/h
|
TGJN-190 t/h
|
TGJN-20 t/h
|
TGJN-60 t/h
|
TGJN-120 t/h
|
TGJN-200 t/h
|
TGJN-25 t/h
|
TGJN-65 t/h
|
TGJN-130 t/h
|
TGJN-210 t/h
|
TGJN-30 t/h
|
TGJN-70 t/h
|
TGJN-140 t/h
|
TGJN-220 t/h
|
TGJN-35 t/h
|
TGJN-75 t/h
|
TGJN-150 t/h
|
TGJN-230 t/h
|
TGJN-40 t/h
|
TGJN-80 t/h
|
TGJN-160 t/h
|
TGJN-240 t/h
|
根据用户要求可以设计任何补量补水装置
|
注:η1提高后机效率 η提高前机效率
相对提高△ %
对该机组来说,真空度每提高1%,半年就可节煤750吨。
2、通过“等效焓降”的分析,我们知道,补水由“除氧器式”改为“凝汽器式”后,优点如下:
①补水从凝汽器补入,流径轴封冷却器,抽汽器低压加热后到达高压除氧器。这一过程中,补充水吸收了一定量的热量,以比低压除氧器出水温度高50左右进入高压除氧器。从而增加了低压系统抽汽量,即低品味抽汽量增加;减少了高压除氧器的抽汽量,使高品位抽汽量减少,增加了这部份整齐在机内的做功,同时,还减少了补充水吸热过程中的传热偏差,降低了传热过程中不可逆损失,提高了热功转换效率,回热效果明显提高。
②凝汽器对补水进行真空除氧,提高了整个回热系统的除氧能力。
③补水在凝汽器中吸收排汽热量,减少了一定份额的余额损失,强化了热交换,降低了排汽温度,改善了机组真空,而且在补水温度比排汽温度降低时,效果就月明显,不仅经济且利于机组接带负荷(一般来说,火电厂补水温度在20~38℃之间。)
三、补水系统改造方案和有关参数的确定
为了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制定改造方案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补水系统实施方案的选定。
要根据现场系统特点,选定系统补水的来源,是单元补水,还是从母管中补水等,然后决定补入凝汽器喉部的位置和空间尺寸。
②补水量的确定。补入凝汽器的水量受到以下主要因素的制约:
即受到凝结水泵、主抽汽器、轴封冷却器、低压加热器通流能力的限制。
⑴补入凝汽器的水量过大时,凝结水泵不能及时将凝汽器中的水抽走,将会导致满水,影响机组安全运行。因此,补入凝汽器中的水量不能超过凝结水泵出力与凝结水量的差值。解决上述问题,也可另设一台小型凝结水泵。
⑵主抽汽器、轴封冷却器、低压加热器均有一额定的 流通量,当通过的水量超过其额定通流量时,因其加热能力水足,使出口水温降低,使回热效果减弱,因此,补入凝汽器中的水量不能超过主抽汽器、轴封冷却器、低压加热器的额定通流量与凝汽器水量的差值。
其次,受到除氧能力的限制,对于其确定的机组与凝汽器补水装置,其除氧能力是确定的,若补充水量过大,它将无法将补充水中的含氧量降到要求值以下,造成凝结水含氧量超标,从而腐蚀凝结水管道。
再者,在运行中,补充水量还应与机组所接带的负荷匹配。
⑶补水系统改进的措施和有关方式的介绍:
①只要将补水冲入凝汽器,就可得到较好的回热效益。
②为了达到在凝汽器内能良好吸收排汽热量以改善汽轮机真空的目的,补充水进入凝汽器的方式与位置需满足热力除氧要求,那么水的补入方式就很关键。
我们通过取证、分析,确定了水的补入状态应雾化从喉部补入,最好能形成一个“雾化带”。通过选择,我们自行设计制造出一种“机械雾化喷嘴”。
使用次喷嘴强化了补充水与排汽间的换热,使补充水易达到饱和,为气体从水滴中溢出扩散出来,创造了条件,同时,又防止出现补水沿着凝汽器内壁流动的现象。
综上所述,要根据凝汽器喉部的尺寸,确定凝汽器内“补水装置”的管道布置的方式和位置,然后再确定喷咀的最佳位置。以上两项确定后,再将喷咀的喷射角定成一个常数。同时要考虑喷咀防止松动及“补水装置”在凝汽器内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