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设计理念
除雾器是脱硫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脱硫系统能否连续可靠运行。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除雾器对保证湿法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提出了除雾器设计的“六大”理念即高除雾效率、无夹带流速范围大、低压降、抗堵塞性好、耐热抗老化、防腐防磨性好。
除雾器本体的设计
除雾效率是考核除雾器性能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烟气“潜通道”、烟气流速、烟气偏流、波形板结构、间距、除雾器布置形式等都会影响除雾效率。通常要求通过除雾器后的雾滴含量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平均值小于75mg/Nm3(雾滴粒径大于15μm)。
压降是指烟气通过除雾器前、后的压差。压降越大,能耗越高。压降的大小不仅与烟气流速、波形板结构、间距、烟气带水负荷等因素有关,而且与除雾器波形板上的结垢状况密切相关。当结垢严重时系统压降会明显提高,所以通过监测压降的变化可有效地撑握系统的运行状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湿法脱硫系统除雾器的压降一般要求小于0.2KPa。
烟气流速过高(超过临界气速)容易产生雾滴的二次夹带,使除雾效率降低,并使压降增高,能耗增大。烟气流速过低则不利于气雾分离,也会降低除雾效率,而且会使吸收塔横截面积增大而加重投资成本。因此为达到较好的除雾效果必须把烟气流速控制在合适范围内。通常设计烟气流速在3.5~5.5m/s之间。
波形板间距过大烟气转向趋缓,使得雾滴对气流的跟随性变好而易于流出除雾器通道,降低了除雾效率。波形板间距过小则压降增大,冲洗效果变差,波形板易堵塞。最常用的除雾器波形板间距为20~50mm。
除雾器的级数与除雾效率及压降密切相关。级数增加除雾效率提高但压降也增大,能耗和成本都增大了。反之则压降减小除雾效率降低。因此,除雾器级数的设计必须综合考虑除雾效率、压降、空间、成本等因素。目前大多数的WFGD系统都采用两级除雾结构。
除雾器冲洗系统的设计
冲洗喷嘴是除雾器冲洗系统中最重要的执行部件。对于每一款的喷嘴,我们在工程应用之前都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喷洒分布分析、喷射冲击力测量、喷洒液滴尺寸分析、喷洒角度测量和材料磨损试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选择喷嘴的喷射压力和喷射角度,以及相邻喷嘴的最佳间距,以达到最优的冲洗效果。
冲洗水压过低,冲洗效果差,易产生结垢现象;冲洗水压过高则易增加烟气带水,并会降低波形板的使用寿命。冲洗水压力应根据冲洗喷嘴的特征和冲洗喷嘴与除雾器之间的距离(一般为0.4~0.8m)等因素决定。一般情况下,第一级除雾器的冲洗水压应高于第二级除雾器,除雾器迎风面的冲洗水压高于顺风面的冲洗水压。有时为了节约成本、简化控制系统,也常选取基本相同的冲洗水压(≥0.2MPa)。
冲洗覆盖率是指冲洗水对除雾器断面的覆盖程度。根据不同工况条件,冲洗覆盖率一般选取100%~300%。必须保证的是绝对不能留有冲洗死角,否则极易造成结垢现象。一般条件下,喷嘴的喷洒投影面的外围冲洗力较弱,应该考虑有一定程度的冲洗重叠,以确保良好的冲洗效果。
除雾器冲洗周期指除雾器每次冲洗的时间间隔。冲洗不宜过于频繁,否则会导致烟气带水量加重;同时冲洗间隔也不能太长,否则易产生结垢现象。除雾器冲洗周期主要根据烟气特征及吸收剂状况确定,一般应不超过2小时。
除雾器冲洗水量一方面应满足除雾器自身冲洗效果的要求,另一方面还需考虑系统水平衡的要求。有时需要采用大水量短时间冲洗,有时则要小水量长时间冲洗,具体冲水量可由工况条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