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难点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对城镇污水常规的处理工艺必须建立在大型管网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但管网建设的难度及污水处理运行的高费用并不适合农村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点与难点有以下几方面:
(1)随着村民生活品质的提升,生活污水水质与水量波动性大,这对污染负荷和昼夜、季节性变化的评估产生较大影响,在处理方式的选择、处理工艺及方案设计等方面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难度;
(2)采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会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生活习惯的制约,甚至有地方保护主义或其他人文因素的干扰;
(3)自然环境与生态条件如气候、气温、降水、地质条件等,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及设备产生诸多影响,可能会降低其正常的处理效率。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原则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该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如人口少、居住点分散、用水量较少、污水处理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与技术力量薄弱的特点,科学分析、统筹规划。具体在选择处理技术时应重点考虑如下原则:
(1)工艺稳定,抗冲击性强,处理效果好。根据污水水质及排放特点、受纳水体与周边的环境容量,选择的技术应保证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排放标准,避免出现二次污染。
(2)因地制宜,资源利用。结合当地城乡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合理使用水塘、洼池或者闲置土地,建议采用生物生态组合技术,降低处理能耗,适宜地结合农村景观及生态农业建设,加强源头控制和出水的回收利用。
(3)建设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农村经济水平有限,村民暂时对污水处理认识不够深入,污水处理设施的一次性投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必须在村镇地区居民的承受能力范围内。
(4)运行维护简便。农村地区缺少专业的环保技术人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为避免处理设施建成投产后达不到科学管理与维护的目标,选用的工艺流程应尽量简单,优先选用低能耗或无能耗、管理简便,出水水质稳定可靠的处理技术。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流程
农村生活污水一般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或生态等方法去除污染物质。物理方法主要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化学、生物或者生态的方法主要去除少量固体物质、胶体物质以及溶解性物质。可按照以下3个阶段对污水进行处理:
第一阶段是预处理。悬浮物通过拦截、沉淀、过滤等物理方式去除,该阶段对BOD的去除率为30%左右,但其它污染物质处理需要靠后续的进一步处理,农村地区的预处理一般采用化粪池作为处理单元。
第二阶段是生化处理。通过接触氧化、厌氧水解、生物滤池等处理方式对呈胶体形式或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以COD和BOD为主)进行去除。经过第二阶段的处理后,有机物基本可以达到《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或二级标准。
第三阶段最终处理。主要针对第二阶段剩余的污染物,包括未能降解的有机物和氮、磷等可溶性有机物,常利用生态处理技术,强化去除污染物。
4、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优势
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之所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的原因包括四点:
一是农村地区可使用的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农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远高于城市居民,提供建设人工湿地的用地的可能性很大;
二是人工湿地工艺简单,投入成本低。人工湿地系统能在农村地区有广阔的前景得益于其简单性,适合农村生活污水过于分散、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特点;其次是人工湿地的工程投资费用较低,其投资成本大约为传统污水厂的1/3,处理污水的运行成本为传统污水厂的1/10~1/5。
三是农村当地的人力和物质资源也较为丰富,闲置劳动力可提供充足的人力管理人工湿地的运行,人工湿地运行操作简便的特点对于当地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可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砂石、土壤等资源就地取材,方便构建人工湿地;
四是人工湿地的植物兼具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农村生活污水中不含有毒污染物且氮磷含量比较高,有助于植物的生长,种植具有经济效益的植物,成熟收割后不仅可以为农民创收,比如部分植物经处理后可作为家庭畜禽的饲料,这样既可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也同时解决了人工湿地植物更新换代的问题。
人工湿地不仅在降解污染物、调节区域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表现突出,而且还兼具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等功能,加上上述四个方面上的独特优势,因此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对于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有非常广阔的的发展前景。
河北皓天机电制造有限公司(http://www.chinahtjd.com)干湿分离机,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价格合理,竭诚为广大用户服务,使用户跑百家不如走一家,不仅可买到产品又能得到技术和信认。